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沖繩遊記 - 沖繩世界文化遺產簡略介紹(上)

寫本文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大家對首里城之外的世界文化遺產有所認識XD。

首里城

首里城是三山時代*中山按司**的都城,後來尚巴志殲滅三山按司,統一琉球並建立第一尚氏王朝,建都於首里城,後續的第二尚氏王朝也建都於此,傍那霸港,成為與日本、韓國、中國與東南亞貿易的中繼站。首里城曾在多次的內憂外患中被毀,我們現在看到的是1990年代的復原。

*三山時代 : 約14世紀時,沖繩本島被三位強大的按司所三分,分別為北山、中山及南山。
**按司 : 即當地統治者。

守禮門
正殿,為三層的建築,屋頂有龍形裝飾,門前階梯兩旁也有大龍柱。室內一樓為接見百官處理政事的地方;二樓則為接見中國冊封使的場所
園比屋武御嶽石門

御嶽為琉球人的宗教聖地,被認為是接待來訪神*的地方。園比屋武御嶽就建在首里城外,是沖繩國王遠行時會先去祈求旅行順利的地方。

*來訪神 : 琉球神話認為日之大神命令開闢之神阿摩美久創造了琉球群島,由於阿摩美久是來自於天界,故來自天界或是龍宮的神就被稱為來訪神。


玉陵

玉陵為第二尚氏王朝的陵寢,座落於首里城外。玉陵有東、西、中三室,當中供奉了沖繩王室的廚子甕*。玉陵曾在二次大戰中遭受損傷,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修復後的結果,不過供奉廚子甕的內室是不開放參觀的,我們只能從入口處地下一樓的資料館去推想當年情景。

* 廚子甕 : 就是骨灰罈啦,有像甕型的也有像廟型的。


廟型的廚子甕
齋場御嶽

齋場御嶽為琉球最神聖的御嶽,由最高神女*聞得大君所管理,御嶽中除了有舉行宗教儀式的大庫理,也有遙拜神之島久高島**的三庫理。

*神女制度 : 琉球神道教的祭司一向由女子擔任,尚真王時期,為了強化中央集權,達到政教合一,命國王的姊妹擔任聞得大君一職,地方神女則由當地按司的女眷擔任。
**久高島 : 座落於琉球南部的東方離島,相傳阿摩美久降臨久高島以創建琉球群島,故久高島為琉球神道教的聖地。
相傳此處是神女占卜的處所,神女會依據鐘乳石滴落壺中的水滴來占卜
舉行宗教儀式的大庫理

內有久高島遙拜所的三庫理
寄滿,此處為烹調食物給王室,且祈求豐收的場所
艦砲穴,二次大戰被美軍炸出來的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奈良遊記 - 法隆寺

由於交通不便,法隆寺一向是奈良乏人問津的景點。不過這處古剎其實是很具歷史意義的建築。一來法隆寺是世界最早的木造建築(當年從我們老祖宗學來木造建築技術的日本,現在反而擁有最早的木造建築,這其實是蠻值得反思的);其次是法隆寺擁有日本最古的五重塔跟食堂;最後,法隆寺也以日本最初的世界文化遺產而聞名。

前往法隆寺有兩種方式,一是搭乘JR到法隆寺站;二則是搭乘觀光巴士。如果單純只想去法隆寺而捨棄其他景點,搭JR是較便捷且快速的方式,但如果你還想前往其它奈良景點參觀,觀光巴士是較好的選擇,因為其路線會經過大部分的世界文化遺產(平城宮跡除外)。

根據考究,法隆寺(又名班鳩寺)是飛鳥時期修築的,大約於西元607年落成。當初修築的原因是用明天皇祈願修築寺廟以祈求自己病癒,不過最終用明天皇還是沒能撐到法隆寺建完,而是由推古天皇跟聖德太子完成其遺志。法隆寺曾於西元670年遭祝融而重建,但重建時期不明,一說是於奈良時期重建,但由於法隆寺的建築仍然維持飛鳥時期的樣貌,故很多人相信其重建的時其遠較奈良時期為早。

現今的法隆寺分為以夢殿為主的東院伽藍跟以金堂及五重塔為主的西院伽藍。根據"日式建築的型式"一書所示,早先只有金堂跟五重塔被包圍於迴廊之中,後才把講堂跟藏經閣及鐘樓延伸進迴廊之中。

金堂主要是供奉佛像的建築;塔則是供奉佛陀舍利的建築。據說塔是把梵文中的卒塔婆或塔婆演變而來,早先只是以土石修築碗狀物來盛放舍利,後逐漸演變成塔的結構。塔中間有心柱貫串,其基石就是放置舍利的地方,常以寶物象徵舍利,法隆寺基石的四面還有石雕,分別象徵了一則佛教故事。通常來說,比較古典的佛塔結構越上層的塔會越小 ,法隆寺的五重塔即遵循了此雛型。

五重塔
金堂

迴廊內一隅,背景是講堂
除此之外西院伽藍還有大寶藏院值得一觀,為存放文物的地方。由於法隆寺由聖德太子修築的,故當然有大量的聖德太子文物嘍。

往大寶藏院前去,行經日本最早的食堂
法隆寺的東院伽藍則是供奉聖德太子的夢殿。講到聖德太子,相信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是下面這段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Rrxmbe0wPs ,事實證明搞笑卡通果然是不可信的......,其實聖德太子算是日本史上的明君,雖然他只是攝政王,但是卻推動了很多重要的政策,諸如曆法、憲法、派遣遣隋使、宣揚佛教等等,故日本人對他可是很崇敬的喔。

因為裡面不能拍照,所以遠遠的拍了夢殿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食記]京都 - 廣川鰻魚飯



店家 : 廣川鰻魚飯
地址 : 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北造路町44−1
營業時間 : 11:20 ~ 14:30, 17:00 ~ 21:00
食べログ : http://r.tabelog.com/kyoto/A2604/A260403/26000921/
官網 : unagi-hirokawa.jp/

廣川鰻魚飯是提到嵐山就一定會想到的名店。其美味的鰻魚即使在整個京都也少見敵手。去年因為錯過用餐時間而與廣川擦身而過,讓我長吁短嘆了一年,因此這次重遊嵐山時就時常掛念著這家據說超好吃的鰻魚飯。

為了避免再次抱憾,午後四點半我便來到門口排隊了。廣川的建築是間裝潢簡樸但不失高雅的兩層樓平房,還附設了約十個左右的停車位。餐廳內部的裝潢也是簡樸清爽的日式風格,靠窗的位置旁還有小巧的庭園造景。


飢腸轆轆的我剛看到菜單就決定點份4500日圓的定食嘗嘗。不一會兒侍者便送上了一份串烤鰻魚肝,臟器用文火烤至略焦但不苦,醬汁的鹹味恰到好處,送入口中咀嚼只覺很有嚼勁,跟我吃過的烤鰻魚肝比起來,算是新鮮的上乘之作。


下一道菜是鯉魚片,佐黃芥末跟醬汁食用。本來以為是生魚片,不過聽說為了口感有川燙過。果真,這道菜的口感非常的脆,絕對會顛覆一般人對魚肉料理的想像。雖無腥味,但魚味也清淡而不濃郁,故如果沒有配醬汁食用會淡而無味。


再來則是鰻魚條醃黃瓜,小黃瓜醃的甜而不膩,很好吃。不過我心裡面殷切盼望著鰻魚飯,對於這道菜就沒有多大的驚喜。


過了約莫半炷香的時間,此次宴席的正主兒終於姍姍來遲。烤的略焦的鰻魚油脂四溢,晶瑩剔透的賣相很好。魚的肉質緊實而不老,穠纖合度的恰到好處,對於魚肉品質有所要求的店家堅持只用日本鰻,果然吃起來十分令人驚艷。為了讓人能領悟魚之真味,醬汁的濃度較外面賣的蒲燒鰻來的淡,但又不會無味,真可謂恰到好處。米飯也煮的很棒,熟度剛剛好而不會糊成一團,薄薄的灑上一層醬汁,非常的下飯。

論製作方法,其實主婦在家烤鰻魚也不是啥難事,但要做到完美,就很吃基本功了。火侯的拿捏及調味的程度,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這就要經年累月的功力才能達到如此境界了。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關西十日 - 御朱印收集

到日本的神社或寺廟參觀時,除了可以購買御守收藏外,御朱印也是種有趣的收藏品。
雖然御朱印只是一種"參拜證明",但日本人認為御朱印是很神聖的,故要請寺方幫你寫御朱印前,必定先準備本朱印帳,不然寺方是不會隨便幫你在紙上寫御朱印的。

御朱印的格式通常包含了毛筆書寫的內文跟蓋印,大概可以略分以下幾項內容:

書寫部分
1.  於右上角寫上"奉拜"兩字,部分廟宇會省略此兩字
2.     於中央寫上廟宇供奉的神明或是寺中著名的建物,像是法起寺的"十一面觀音"
3.  於左方寫上廟宇的名號
4.  於右方寫上參拜的日期

蓋印部分
1.     廟名章
2.  代表廟宇的花紋圖案,如下鴨神社的二葉葵
3.     地名章,如銀閣寺的御朱印有蓋"東山"章
4.     其它印章,像宇治上神社有蓋"世界文化遺產"


以下就是我這十日來蒐集到的收藏:

朱印帖的部分,我選用了平等院的素面朱印帖,因為樸實的外表像極了家中的佛經。

世界文化遺產部分
平等院
東寺
仁和寺
龍安寺
這是我覺得字跡最好看的一張
金閣寺
字體也蠻好看的
天龍寺
很好看對不對,因為是用印的



西芳寺
跨兩頁的大篇幅,而且還繪畫了一位和尚XD
上賀茂神社
下鴨神社
二葉葵特別用綠印泥蓋印,很漂亮
銀閣寺
恕我心性駑鈍,但我真的看不懂這是什麼字
延曆寺
左下角落款"大講堂"
清水寺
字跡也很好看
醍醐寺
為了這個排了一小時...
宇治上神社
是用貼的,因為那天寺方沒人會寫毛筆字XD
高山寺
在石水院寫的,字我也看不懂
興福寺

東大寺
字體非常的草XD
春日大社
圓潤但很可愛的字體,謝謝巫女姊姊
元興寺
字體很有趣,好像被哈哈鏡照到變形
藥師寺
唐招提寺
字跡我也很喜歡
法起寺
法起寺是間很小的寺廟,所以當我看到"一人萬能管理員"還會寫御朱印時感到非常感動
法隆寺
寫御朱印的老伯寫完還解釋了一遍這個詞語的涵義,但很不幸的是我不但聽不懂日文,連字都看不懂
老伯跟我英文又不行,處於一種雞同鴨講的狀況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京都遊記 - 西芳寺

很漂亮的池塘
西芳寺一直是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因為需要預約才可參觀的神秘感跟據說非常漂亮的庭園,讓我在規劃行程前就把西芳寺列為必來的優先景點。

到苔寺最方便的方法是搭乘京都巴士,在京都火車站跟嵐山都有站牌,早上閒晃完天龍寺之後,我便在嵐山等候京都公車,約莫15分鐘的時間就把我送到西芳寺了。

由於西芳寺有規定開放進場的時間,唯恐錯過時間的我就提早來報到嘍,從苔寺/鈴蟲寺站牌走到西芳寺只要大概5分鐘的時間,附近有兩三間茶屋跟咖啡廳可以讓旅人稍作休憩一番。

在等待了半小時之後,我就順利的進入西芳寺了。首先會有招待人員帶你去本堂集合,接著會請大家用毛筆抄寫一遍心經。自國小後便沒拿過毛筆的我自然是寫的歪歪扭扭,不過懂繁體字還是有優勢的,旁邊的日本人才寫了三分之一,我便把心經抄完了,在我之前遞交的也是台灣人。 XD

接下來就是西芳寺的重點庭園嘍。西芳寺又名苔寺,原先是聖德太子的別莊,後來於一千三百年前由行基菩薩改為禪寺,後一度衰敗,直到六百五十年前才由夢窗疏石國師中興,並奠定了西芳寺庭園的雛形。說到夢窗疏石,其實天龍寺的庭園也是由他所建的,能夠建出這幾座漂亮的庭園,真是讓人肅然起敬。

既然又名為苔寺,便可以猜想庭園的面貌了。果真,一踏入庭園,便彷彿走進另外一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遍佈著青綠鬆軟的苔癬,據說庭園總共有120種苔呢。庭園分為兩段式結構,下段是池泉迴遊式庭園,是個中心有心型池塘的庭園,石子鋪的羊腸小徑蜿蜒其中,環繞池塘,由於此帶地勢甚平,一眼望去除了池塘之外,便是無邊無際的青綠苔癬,宛如地毯一般裹著地面。



附帶一提的是,不像其它寺廟的庭園只能讓人於遠處觀看,西芳寺准許遊客走入庭園的石子小徑之中,但石子小徑的寬度大略只能容許兩人並行,或許這就是寺方有所限制遊客數量的原因吧,若是開放太多人進入庭園,實在很難想像此人間仙境會被蹂躪成什麼樣子。

隨著綿延的小徑遊走,緩緩踱步繞過池子,接下來便到達庭園上段的枯山水結構了。雖名為枯山水式庭園,但與龍安寺的石庭大相逕庭,石子小徑到此已不再平坦,延著山坡砌出層層階梯,怪石堆疊於蔓生苔癬的山坡上,宛如青綠瓷器鑲嵌奇石一般。





幾個峰迴路轉之後,才到達庭園出口,回首來時路,不禁令人留連忘返,於是我又沿著先前的小徑重新走了一回。除了鄰近西芳寺川的庭園廳的到流水聲之外,整座庭園非常的靜,或許這就是西芳寺一直給我一種隱居遁世之感的緣故吧?